國際化或本土化?建築界諾貝爾獎得主告訴你如何締造雙贏

janechiu
分享:
瀏覽數 :  2,027

【房地王記者/邱和珍報導】

當我們越依賴國際交易事務時,自然就越深受國際化影響,這時不免令人擔心,我們將逐漸失去本土價值觀、本土藝術和本土風俗,但歷屆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卻告訴我們,一棟充滿視覺趣味與喚起人們情感記憶的建築,可以讓國際化與本土化和諧共生。

   

根植本土 心向世界

 

普立茲克建築獎向來被譽為「建築界諾貝爾獎」,本屆(2017年))得主是由三位來自西班牙的建築師共同摘下這頂象徵建築界最高榮譽的桂冠,他們是拉斐爾‧阿蘭達(Rafael Aranda)、卡莫‧皮格姆(Carmen Pigem)與拉蒙‧比拉爾塔(Ramon Vilalta)。他們的作品最大特色是融合當地景觀與風土民情,讓人們知道建築是可以根植本土,心向世界,兩者可以和諧共生。

或許大家會對這次得獎的三位西班牙籍建築師感到較為陌生,但若提到丹下健三、安藤忠雄及伊東豊雄,則是台灣民眾比較熟悉的日本建築師。 丹下健三是1987年普立茲克建築獎的得主,他不僅是日本第一位獲得此殊榮的建築師,也是新北市聖心女中校舍「船屋」的設計人。他的作品特色是既能融合東、西方建築優點,又能重新賦予建築新生命,新東京都廳舍即為典範。  

▲ 1987年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丹下健三為新北市聖心女中所設計的船型建築。圖片來源:聖心女中官網 http://enroll.shgsh.ntpc.edu.tw      

 

師法自然 天人合一

 

安藤忠雄是第二位獲得普立茲克建築獎的日本人,他的作品最大特色是自然與建築融合,並擅長以質柔若絲的清水模(或稱清水混凝土)做為材料,呈現原始色澤的樸質感。  

 

日本建築界人才輩出!繼丹下健三及安藤忠雄之後,第三位獲得普立茲克獎的日本人是伊東豊雄,他也是台中國家歌劇院及高雄世大運主體育場的設計師。伊東豊雄的作品力求流暢,不受制於現代建築的局限,藉由充分利用多元材料和現代建築工法,創造前所未有的空間。他也重視建築與周邊景觀的協調共生,希望讓人們能透過建築與大自然對話。  

 

上述國際級大師的作品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凸顯地方特色,巧妙地運用現代建築技術,讓自然景觀融入建築裡。這種無縫聯接是來自於對當地歷史、自然地形、習俗和文化等地方特性的深刻了解,也來自於對光線、陰影、色彩和季節變化的觀察體驗。

 

東學西用 自成一格

然而,在全球化的過程中,也容易產生建築趨向同質化的現象。這種不可避免的趨勢,讓長的「很類似的」建築在全球各地蔓延。這種千篇一律的建築,限制了建築藝術的創造性,忽略了建築風格和形式的多樣化,以及地貌景觀的特徵。 在這股全球化發展的潮流中,已有一些先見之明的建築師,除了吸取各國多元建築文化以外,還積極發掘地方特色,並注入現代生活內涵,實現對人的關懷,滿足居住者的精神需求,創造出與周遭環境和諧共生的情感空間。 舉例來說,左耳開發在青山環抱的台北市文山區推出新案「政大馥中」成屋大樓住家,以大小不一的幾何開窗方式,凸顯室內光線變化,傳遞悠閒舒適的美式風情。

     

另一種讓人彷彿過著神仙野鶴般愜意生活的住所,則是由華固建設在新北市新店區所推出的新案「華固華城」成屋透天別墅。在層巒疊翠的山林中,矗立著一棟棟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建築,讓人在享受清靜幽美的風景之餘,還能洗滌疲憊的心靈。      
自從新北市蘆洲區有了捷運車站以後,當地房地產市場也跟著蓬勃發展,各式各樣的建築設計無不爭奇鬥艶,但名毅建設所推出的新案「一山」成屋大樓店住,卻能「以靜制動」,不僅讓建築自然融入周遭環境,還能讓光影的變化,使建築流靈出靜謐的美感。

   
當建築不再只是一個冰冷的水泥盒子,而是一個具有感情和溫度的生活容器時,人與房子或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就會變得更為和諧。禾樸建設秉持尊重自然原則,在宜蘭三星鄉推出新案「阡陌間」成屋電梯別墅,利用玻璃的自然採光,創造與大自然合而為一的視覺效果,並以凝聚情感為訴求,汲取傳統三合院精髓,為現代空間注入中國古典元素。  

 
這三十年來,台灣各地新建築不斷更新地貌,但真正能讓人感動與驚呼的建築,似乎不多。台灣建築界人才濟濟,期待他們能多創作優雅美麗、清新脫俗的新建築,讓台灣城市的天際線更具有特色,並在不久的將來,看見台灣的建築師在普立茲克建築獎上大放異彩。   

 

關於記者 janechiu

洞悉房地產投資資訊,細膩分析國際房市吸引許多死忠粉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