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 不再是成本:在一起以「牆即電網」做出現金流的循環經濟

房博士
分享:
瀏覽數 :  88

一面牆年化多元收益,帶動企業減碳投資與資產化。

環境部謝燕儒政務次長以《空氣品質政策白皮書》闡述治理藍圖,從健康導向出發,提出跨部會協作與校園四層防護等作法,結合科技監測與公民參與,推動PM2.5長期下降與淨零共利。

----------------------------------------------

【臺中報導】「2025 第八屆空污論壇」聚焦空品與淨零的同頻治理。環境部政務次長謝燕儒以《空氣品質政策白皮書》揭示未來指標與行動;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從「台灣電力轉型藍圖」說明穩供、韌性與市場化的三軸策略。會中,在一起永續科技(JOINIT)提出「牆即電網」的城市級解法:以彩繪 BIPV × 儲能 × AI EMS × 循環回收組合,讓企業把 ESG 從「多付一筆錢」翻成「多開一條收益流」。

投資亮點(給決策者)
 

1. 現金流化:屋頂+立面創能結合儲能與 AI 調度,三股收益—自發自用省電費、T‑REC/碳權、外牆內容經濟(廣告/品牌)—可在同一專案內配置,把減碳做進 P&L。
 2. 風險可管:以 MRV(量測/回報/驗證) 與第三方檢測對齊財務與合規,降低揭露與審核風險;循環材料可更換、可回收,同時處理蘊含碳+營運碳。
 3. 政策同頻:白皮書的空品目標與台電的電網韌性路徑一體串接;建築若具備可預測、可調度能力,即可參與需量反應/VPP,讓穩供與減碳不再二選一。

收益模型(情境示意)

以都會大樓單面立面估算,整合自發自用省電費+T‑REC 憑證+外牆內容經濟,年化可形成可觀現金流;實際效益依朝向、遮蔽、法規、電價/憑證/廣告行情與資本成本等條件而異。關鍵在於:把一次性 CAPEX 轉為可預期的現金流,並以 MRV 驗證,讓 ESG 從報告走進報表。

適用場景與融資選項
 • 商辦/零售/飯店:立面可見度高,廣告與招商收益顯著。
 • 製造/園區/醫療/校園:對備援與韌性需求高,可加入 DR/VPP。
 • REITs/資產管理:從「成本中心」升級為收益性資產。
 • 財務切法:CAPEX 自建、PPA/租賃(把 CAPEX 轉 OPEX)、ESCO 效益保證;亦可搭配 ESG‑Linked Loan/綠色債 降低 WACC。

台電曾文生董事長以「台灣電力轉型藍圖」解讀穩供與淨零雙軸策略。圖為簡報能源轉型歷程與韌性布局,強調再生擴容、儲能與需量反應並進,建立可預測、可調度的分散式電力系統。

業者觀點

在一起指出:「Net zero is a business model. 有電有 AI,沒電就ㄟ哀。當牆會發電、資料會算、收益會回流,企業才有動力把永續跑成長期策略。」公司已完成政府示範外牆與多個城市場域前置驗證,建議企業先選一面牆啟動試點,並以KPI=電費↓、碳排↓、現金流↑為目標。

在一起永續科技創辦人薛煒立於第八屆空污論壇發表〈能源轉型帶來的創新循環經濟〉。圖為講者說明「牆即電網」路徑:彩繪BIPV×儲能×AI EMS×循環回收,將建築由用電端升級為可調度節點,讓ESG從成本轉為可量化的現金流。

關於在一起(JOINIT)

在一起以可循環彩繪 BIPV 建材為核心,整合儲能、AI EMS、MRV 與商模設計,把建築從用電端升級為可調度節點,實踐「把碳權變收益,把牆變資產」。

商務洽詢:weili@joinit.com.tw(主旨註明:牆即電網試點)

關於記者 房博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