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街廓新亮點 台中百年小京都 再現繁華榮景

Yen Li Hung
分享:
瀏覽數 :  8,002

位在台中火車站前的中區,是台灣第一個都市計畫特區,早在日據時期,日本人就以日本京都為藍圖,在此規劃棋盤式街廓,在台中市區打造台版小京都。



「綠川、柳川」昔日更有台中『小京都之河』稱號,與中區緊鄰的西區,更有多處日據時代的重要歷史建築;吸引全台各地觀光客,來台中市中區、西區,尋找台中百年小京都的歷史遺跡。

昔稱「大墩街」的所在地,便是現在的台中市中區,因位於柳川,綠川之間,偏東處有一小孤丘,所以也有「東大墩」之稱。這裡,曾經是台中市進入現代化城市的首要之區,遂將台中車站設立於此。



中區是台中市面積最小的區,曾是全國人口密度最高的行政區,早期也是中台灣最繁華的象徵。昔日台中市中區的繁華盛況,也可以從土地使用分區窺見端倪;除了公共設施用地外,其餘皆劃為商業區用地。


▲昔日中區榮景,因政府建設介入,人潮慢慢又回來了。

當年中區商業發展之蓬勃,還可從見證歷史風華的建築中遙想當年。從台中火車站起,像是宮原眼科、台中第四信用合作社辦公舊址、合作金庫、第二市場等。至今仍保留日式典雅外觀,以及古典巴洛克風格裝飾的歷史風貌。與西區的台中市役所、台中州廳、道禾六藝文化館等珍貴歷史建築群攜手;引領著觀光人潮,遙想過往中、西區的繁榮意象。



由於台中市政府積極推動「中部都會核心計劃」,其中「臺中大車站計畫」、「新盛綠川水案廊道計劃」、「柳川汙染整治工程」等。與中區、西區發展密切相關,陸續完工中,也逐步開啟舊城街廓新亮點。



中、西區是台中市最原始發源地,為重現舊城風華,不少建商早已開始動作;西區的「大通大美」,位在台灣大道和五權路的黃金角地上,基地約830坪,規劃地下5樓,地上22樓高,2~3房格局,未來將成中西區舊城門戶新地標,點亮首購族入住市中心的新希望。

政府建設進來,民間企業也跟著動起來了,不少建商藉此運用「危老改建條例」,翻轉一波舊城改造新勢力,化阻力為助力,與政府一起,用最現代的方式重新詮釋台中舊城的魅力。

關於記者 Yen Li Hung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