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更之外的新選擇:政府50億打造「老宅延壽」機制,5大關鍵一次解析

reproduced
分享:
瀏覽數 :  10

都更之外的新選擇:政府50億打造「老宅延壽」機制,5大關鍵一次解析

走在台灣的都市巷弄,隨處可見屋齡三、四十年的老公寓。這些承載著幾代人記憶的建築,如今卻面臨著共同的挑戰:沒有電梯的樓梯,成為家中長輩難以跨越的屏障;斑駁的牆面與老舊的管線,暗藏著居住安全的隱憂。傳統的都市更新,那條「打掉重建」的路,常因整合不易、條件談不攏而顯得漫長且遙不可及。

然而,除了拆除,我們是否還有另一種選擇?近期,政府提出了一項全新的策略,不再執著於夷平重建,而是要為這些老房子「延年益壽」。這項投入50億元預算的計畫,不僅關乎建築修繕,更可能改變我們對「家」與「老化」的想像。本文將為您剖析這項新政策的五大關鍵亮點。

---------------------------------------------------------------------

1. 驚人的93% vs 2%:為何你家的都更總是原地踏步?

都市更新的腳步為何如此緩慢?一組懸殊的數據揭示了核心問題。根據內政部國土管理署的資料,目前高達93%的都市更新案是由建商或公辦等事業機構主導,而由住戶們自發組成「都市更新會」來推動的案件,僅僅佔了2%。

這個巨大的落差反映了一個殘酷的現實:對一般民眾而言,自主都更缺乏足夠的專業技術與資金支持。當更新的主導權幾乎完全掌握在大型機構手中時,許多社區的更新計畫自然難以符合居民的真正期待,甚至因此陷入長期停滯。

2. 不再只有拆除:全新的「老宅延壽計畫」是什麼?

為了解決這個困境,政府推出了全新的「老宅延壽計畫」。這是一項為期三年(民國114至116年)、投入50億元特別預算的重點政策,目標是完成500棟老舊建築的整建維護。

此計畫最令人意外的效益,在於其對環境的貢獻。相較於傳統的拆除重建,整建維護可以大幅降低60%至70%的建築碳排量,更符合永續發展的趨勢。此外,計畫預計可創造超過75億元的產值,不僅改善居住品質,也為營建產業的轉型帶來新的契機。

3. 你家公寓符合資格嗎?申請條件一次看懂

這項計畫立意良善,但最關鍵的問題是:我家可以申請嗎?根據國土管理署的規劃,申請資格與條件主要有三大面向:

  1. 建築物條件: 必須是屋齡30年以上的合法建築物。此外,還需經過結構安全性能評估,且其結果的危險度總評估分數(ID值)需大於或等於0.35。
  2. 適用類型:
    4至6層樓的公寓,且有三分之二以上做為住宅使用。
    6層樓以下的透天厝,需全棟做為住宅使用。
  3. 申請人資格: 可由公寓大廈的管理委員會、管理負責人,或是由全體建築物所有權人共同推派一位代表人來提出申請。
    4. 為了超高齡社會的未來:不只修房子,更是打造「在地安老」的家

「老宅延壽計畫」背後,是因應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的迫切需求。作為一個政策分析師,我們能看到這並非單一部會的獨立政策,而是整合了衛福部「長照3.0」與經濟部「深度節能政策」的跨部會策略,核心目標是讓長者能實現「在地安養、在地安老」的理想。

計畫的補助項目也緊扣此目標,特別聚焦於提升高齡者的生活品質:

  1. 公共設施: 補助民眾最關心的增設電梯,並改善社區的無障礙設施,讓長輩出入不再是難題。
  2. 居家安全: 針對住宅內部,補助如扶手更新、改善室內高低差、增設防墜設施等,從細節著手,打造一個更安全的居住空間。
  3. 這個計畫不僅是硬體修繕,更是透過空間的優化,增進高齡者的行動便利與居住舒適性,同時延續既有的社區情感網絡。

5. 錢和專業哪裡來?政府出手解決自主都更最大痛點

過去,自主都更最常卡關的就是「錢」與「專業」。為此,政府正在規劃一系列財政金融支持措施,希望能為民眾賦能。這套組合拳遠比單純的補助更具深度。

其中,最具體的解決方案是研訂「信用保證機制」,解決住戶在整建過程中籌措資金的困難。但政府的佈局不止於此,更將進一步協調中央銀行,針對自主都更貸款案放寬集中度管制;同時協商金管會與財政部,放寬融資可申貸的對象與條件。這顯示政府正從宏觀的金融法規層面,為自主都更打開方便之門。政府喊出的口號,明確點出了政策的決心:

自主都更有信保

這意味著,未來民眾想自己動手改造家園時,將能獲得更強而有力的金融後盾。

6. 終結「都更殭屍案」:政府將強制清理長年停滯舊案

除了推動新計畫,政府也決心處理沉疴。短期內,各地方政府將被要求清查那些早已提出申請、卻長年沒有執行動靜的停滯舊案。

這項措施的影響力在於,它賦予了地方政府更明確的監督管理責任,必要時甚至可以強制撤銷長年停滯的案件,並評估轉由公辦方式接手。這項果斷的政策方向,展現了政府終結「都更殭屍案」、提高整體更新效率的決心。

---------------------------------------------------------------------

結語:給老房子一個新未來

從「老宅延壽」到「自主更新賦能」,我們看見了政府政策思維的核心轉變:從過去偏重拆除重建的單一路線,轉向更具永續性、更富人情味的「整建維護」。這不僅是修補建築,更是修補社區功能與鄰里關係。

有了這些新的政策工具,我們身邊那些充滿回憶的老公寓,是否終於有機會蛻變為能讓我們安心居住一生的家園?值得我們共同期待。

---------------------------------------------------------------------

資料出處 | 台南市都市更新學會
立案字號|南市社團字第1120476385號
會所住址|臺南市安平區健康路3段216號
理事長|劉鎧華博士

關於記者 reproduced

reproduced

相關文章: